“如今我军虽节节胜利,但要攻入甘省也同样很难。”左宗棠当下在营帐中指着甘肃地图对杨岳斌说道。
杨岳斌原为陕甘总督,对于陕甘一带的地理环境也是清楚。他深知,一旦闪电战发展为拉锯战,就很容易造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左兄,陕西之北有甘肃,甘肃之北有新疆。回军可退之地实广,我军若绝意剿灭,实难啊。”
左宗棠当下手持竹竿,点在地图上。新疆甘肃二省,南有祁连昆仑山脉成为一道天然难以翻越的阻隔线,显然,若是叛军再被逼回西北,肯定是不可能越过这两座天堑山脉跑到西藏去的,那只是自寻死路。新疆最北面有天山山脉,正北方也肯定不可能。只有东北面和西北面两个方向。西北面乃是新疆腹地,东北面则是蒙古草原。
“不必全剿,且先驱逐为上。”左宗棠说道。左宗棠也知道全部剿灭不太可能,转而唤成先把叛军逼出陕甘。
“如此来说,回军要退,蒙古较新疆可能性大些。”
新疆沙漠毕竟不比蒙古草原,环境要恶劣的多。若左宗棠是叛军首领,应该也会优先把蒙古当做首要退路。而左宗棠得到的消息回报也确实是这样,大批回军的部队驻守在甘肃的蒙古沿线,形成了一道防线,似乎是为了撤退作为准备。(其实主要是为了堵阿鲁特的骑兵。。。)
“但新疆回族众多,回军能得到的助力会更多些。”
杨岳斌也说道:“在下觉得我们应当先打通蒙古沿线,封掉其蒙古的退路。一来,初秋草原粮草还算可以,能做一些补充。二来,蒙族人与我大清交好,能得到的助力也更多些。”
左宗棠顺着杨岳斌的思路往下想去。果真,一旦打通蒙古的同道,便可从东北,东南形成围攻之势,逼回军退入甘北,从而再逼回军入新疆。两害取其轻,新疆这等不毛之地,在他们的眼中远不及蒙古重要。
“如此,便我们当先修书蒙古诸位亲王,取得联系,然后成合围之势,共商大计。”
最后,左宗棠定下了这般的决定。
第115章 回族叛乱(十九)
了解蒙古史的人就会知道正是清朝崛起以来,才真正驯化了这个历朝历代北方的大敌。
有清一代, 对北方边疆的羁縻和统治可以说是最好的, 并且有着明晰的发展轨迹,无论是传统意义的漠南蒙古, 还是漠北的喀尔喀蒙古,甚至新疆的准噶尔都是清朝逐步控制甚至消灭的。
满族自己也作为少数名族, 长期与蒙古族打交道, 深深知道蒙古民族的战力和不羁, 所以皇太极入关前极力先击败了号称蒙古最后一个大汗的林丹汗, 从此满族就以对待蒙古族的两手政策为国策,极其有效的统治了北方游牧地区,有清一代, 除了早期在新疆和青海与蒙古族有过战斗,现今内蒙地区和外蒙地区可以说是历代王朝战乱最少的。这两手政策就是外示以尊重,内则忌惮而下于死手。
通过上百年的满蒙联姻,分化和瓦解蒙古各部落, 大力扶植喇嘛教,蒙古族可以说是最不会反叛大清的一个少数名族。这些蒙古部落的首领大多都具有浓郁的满族血统,并因为清政府的怀柔政策,可以说是绝不希望清政府倒台的。当下左宗棠修书至蒙古各部落的首领,很快就得到了蒙古各部的响应。
同时, 左宗棠又得到了一个可以说是极棒的好消息,那就是阿鲁特的正蓝旗居然没有“英勇就义”!当下,左宗棠哈哈大笑, 只觉得天助我也,忙回信与蒙古诸王定下了合围甘肃的军策。阿鲁特崇绮在其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位正蓝旗的旗主本身就是蒙古族出身,更与诸位蒙古王爷是发小的关系,很快就被推举为蒙古联军的名义首领。(清政府大力扶植蒙古王公贵族信奉喇嘛教,鼓励其中的男性子嗣出家,同时建立了王公继承人固定的培养制度,使大多数蒙古男性贵族在北京长大,所以,很多蒙古高层统治者都是互相认识,并且交情不浅。)
同治二年十月(比历史上早了六年),左宗棠移军乾州,大军速度攻入甘肃,一月内以闪电战攻占甘南地区,使得回族叛军不得不退守肃州。同时,蒙古联军在阿鲁特崇绮的带领下,开始不断冲击回族在蒙古与甘肃的北面防线,造成了巨大的军事牵制。
回族叛军领袖杜文秀和马华龙知道自己不是左宗棠的对手,便欲要另求生路,但南有昆仑祁连阻隔,北有蒙古联军骚扰,东有左宗棠围剿,只余下了西出玉门关这唯一条退路。
陈得才当下在肃州城中焦心不已,提议不若弃了肃州城,逃入新疆,说不得还有一线生机。杜文秀和马华龙面对陈得才的再三恳求,心下也是有一丝心动。但到底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新疆虽然地域广袤,可到底环境恶劣,一旦退出玉门关,便彻底意味着他们要过上那种最苦逼的生活,说到底,他们还是觉得自己仍然有一战之力,不肯轻易退步。
左宗棠的大军开至肃州城下,见得这些回族叛军的主力军居然没有放弃这座城池的防守,心下大喜。他还最怕这些回军逃跑呢,没想到竟然还想反抗,那岂不是瓮中捉鳖了?如此,左宗棠大军带着数门开山炮堵在肃州城东门口,而
喜欢[历史剧]朕不能死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