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考试的内容和后世中考高考一样都是有范围的,不外乎四书文,试帖诗,五经文,诗,赋,策,论,性理论,圣谕广训等。听着多,但这些题目、诗、文皆有一定格式,不能犯庙讳(已故皇帝名)、御名(当今皇帝名)、圣讳(先师孔圣名)及自家祖先名讳。
对于林流这种在上辈子就习惯于套路,这辈子又有过目不忘技能的人来说,实际上做起来还不难,难的只是在于所写的内容有没有深度,能不能入考官的眼。毕竟这科考考试的题目可不想后世理科那样有个固定的准确的答案,考官的主观因素影响非常大,这个考官可能瞧着你这篇是文不对题,但换另外一个考官就会觉得是佳作。
当然对于林流而言不难,不代表对其他人不难,想这科县试正场的考题,要求: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这位县官大人给的题目也算刁钻,没办法这种科考大省不升级难度,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会中,但名额这有那么几个,那到时候你是录取了还是不录取了?
别以为读书人都是傻子,私底下他们也会像后世考生那样对答案的,有哪些人会中榜大家心里大约都是有数的。别以为文人就不会闹,一两个利用权势作弊的或许不会发现,可要是很多人,文人不会闹才怪,殿试不就是有人怀疑考官作弊然后闹到皇上面前去,然后皇上迫不得已碍于舆论只能加试的一场,后来才变成的传统。
这次两篇四书文,一篇的题目是“邦畿千里惟民所止,予室翘翘”,另外一篇的题目是“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亡国恒于斯”。
这两篇的题目都是组合体,前面半句都是四书后面都是五经,没办法科考进行了这么多年,四书五经又有多少字,就算一次用一句,这么多年也早就用完了,要是再考以前考过的题,这不是让后来人钻空子?毕竟在中华这片大地上可没有不许“剿袭”的规定,尤其是儒家,成为老大后不知道吸取了多少百家的知识为己用,他自己都身不正,自然没法约束其他人。考生要是剿袭一篇状元文,你敢说个不好吗?到时候你是让他中了还是让他不中了?
因此早在明朝的时候,某位聪明的县官就发明了这种组合体,美其名曰:“截搭题”,这样一来能玩的花样就多了,四书五经组合起来千变万化,谁也别想走捷径。
但是这种截搭题也是有深浅难度的,最难的就是这种十三不靠,表面上看上去前半句和后半句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就是莫名其妙的两句话,但你要想中榜又必须得把它们建立起关系,既得合乎逻辑,又得从中阐发孔孟之道。这种题目,林流觉得考的不是阅读理解,而是想象力和脑洞。
作为经受过21世纪信息大轰炸的人来说,林流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和脑洞还是挺大的,想了想就开始在草稿纸上写思路,也就是所谓的破题。
思路有了,后面的事情就稍微简单了,没一会而林流就洋洋洒洒的写出来了一篇花团锦簇的文章,然后按照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的顺序调整了一下结构,又仔细默读了几遍文章,确定音调和谐朗朗上口,语句用法并无犯讳之处,然后才拿出答题纸来。
仲朝的科考字迹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乡试和会试为了以防作弊才会有专门人誊抄卷子,其他考试都是直接批卷,因此这字迹如何很影响成绩。
先把自己的名字籍贯写在一旁,然后才将自己写的东西用正楷字抄写上去,写完后确定没有错别字,才将其放在一旁晾干。
接着又开始想第二篇文章和试帖诗。
题目不多,文章一篇也只要求七百字以内,写多了反而还会被扣分,因此瞧着不是特别难。但这要是脑洞不大的人来考,恐怕就是太阳下山本次考试结束了,也没法破题,难怪有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都还在考县试的事情发生。
林流的动作不算快,但也不慢,临到午时之前就写完了,吃了一点干粮,又睡了一个午觉,然后将考卷仔仔细细的放好,就又桌面和考篮收拾好,也不知道发愣了多久,总算是想起梆子响,林流赶紧提起考篮拿着试卷上前交卷。
县试虽然是科考的第一步但严肃性却是远远不及乡试会试的,虽然因为县试考场不许掌灯,所以考试时间实际上在太阳落山后就结束,但因为考生的资质有差别,所以过了午后有两次放牌的时间,第一次放牌的时候,提前写完的考生可以交卷,然后就提着考篮跟在衙役的身后出县学大门,第二次则是要全体交卷了,不交的就以作弊论处。
哪里都有提前交卷的考生,县试也是不止林流一个人提前交卷了。
出了县学大门,没人和林流打招呼,林流也懒得和别人说话,等着他们中榜了再接交也不迟,因此自己一个人提着考篮从一直在外面等候着的众童生亲友奴仆身边穿过,走向了之前林家停马车的地方。
这个时候林老爷和林如海都已经回家了,不过张财还领着几个小厮在马车旁候着,张财眼神尖一眼就看见了林流,连忙上前帮林流提考篮“二爷,府上突然有事老爷和大爷已经回去了,您看是直接回府,还是……”
其实本应该是直接回府的,不过张财生性谨慎,这种做主子的主的事情他可从来都不干。
林流一边被一个小厮扶着手上马车,一边问道:“有什么事吗?
喜欢红楼二大爷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