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初的十七年,教育部门实行的是考试制度,后来被否定了,其理由是在搞封、资、修一套,培养的是死读书的书呆子,只专不红。要实行教育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锻炼,然后通过推荐、选拔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上大学,这种做法造成的后果是不但是只红不专,而且甚至是既不红,也不专,后来这种做法又被否定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更大,造成中国社会人才的青黄不接。后来又恢复了高考制度。高考制度长期沿用形成了有如明朝期间科举制一样的固定模式。人们熟悉了这种套路,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是高分低能,我们又开始思考这种制度的弊端,试着推出了在重点大学推荐加考试的选拔模式,有的重点大学甚至提出由重点中学校长直接推荐的试点,这种做法被人戏称为“举孝廉”。今天教育发展的整个过程就有如在唯才是举的举荐中与科举制的考试选拔中阴阳徘徊,不管其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终归是没有逃离其影响。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在于其制度本身。包括科举制、唯才是举,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正像一个苹果,苹果生长在树上是健康的,因为有大树这个母体为其提供营养、提供免疫力。当他一旦离开大树这个母体后,这就不同了,一是“物壮则老”,果子终归是要成熟的,成熟后终归要离开母体。二是环境变了,不但没有母体为其提供营养、提供免疫力,而且坏境中的空气、水分、阳光等这些在母体时期是其生长时的必要元素,后来却变成了腐蚀、侵害其存在的有害元素,这时人类不给予必要的保护就会烂掉。唯才是举、科举制在其创建之初是适合其环境的,由于后来其生长的坏境变了,才带来了其性质的变化。高考制度也如唯才是举、科举制一样有一个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不然,终究走不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的自然规律。
以上是唯才是举的革命性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唯才是举的包容性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唐太宗的“君子用人如器”的主张体现的就是唯才是举的包容性。我们今天常常引以为戒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既允许人犯错误,也允许人改正错误”等格言警句也同样体现的是人才观的包容性。
受唯才是举影响而产生的科举制尽管被历史否定了,让其离开了历史舞台,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却不曾离开。而惟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我们今天不但没有否定,我们的社会还一直以此为警钟,告诫我们不要忽视人才,不要荒废人才,尽管我们常以唯才是举警示我们要慎重使用人才,却不知唯才是举的出处,但并不影响其存在的意义,相反,当我们频频提到唯才是举时,在考究其深刻意义的时候我们终归会想起曹操来。
曹操一生建立的丰功伟绩举不胜举,很多我们都可以忽略,但曹操创建的魏晋风骨,曹操经历指挥的官渡之战,曹操的唯才是举,不管我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要将其忽略,但终归是无法抹掉其给历史留下的烙印,由此我们可以大声说,英雄不死!说到这里,我想为曹操画个像。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我看来,曹操应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欲知其详,请看下一章,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