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第三个问题,以生命做赌注标榜君王美德。《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不惜重墨作了大量的描写。现择三处于此,以让诸君再一次感动。
第一处:刘备在曹军追来,离开新野,于船上看见新野百姓号泣而行,扶老携幼,将男带女,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见此,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
第二处:当曹兵即将追至时,有人建议“暂弃百姓,先行为上”时,刘备又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百姓闻玄德此言,莫不伤感。
第三处:曹兵掩至,势不可挡,且战且走,奔至天明,闻喊声渐渐远去。手下随行八百,只有百骑,百姓老小,糜竺、糜芳、简雍、赵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见此,大哭曰:“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
大家读了以上几处文字,一定会被刘备的仁义之心所感动,认为刘备真是一个难得的仁义君王。如果仅以此三处文字论是非,那么刘备应是一个难得的仁义君王。但你要将刘备一生的所作所为加以分析比较就知道刘备是一个作秀的高手。这里的三处文字有一个特点就是见到百姓跟随自己受苦受难受罪,自己无法解救,一是泪流不止,二是要跳河寻死,以死向新野百姓谢罪。而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做给在场的老百姓与部属看的,难道他真的想跳河求死,以此向新野百姓谢罪吗?不是!他只是演演戏,演得越真,效果越好。他心里明镜似的,他身旁有那么多手下,谁会让他去死。谁会敢见他跳江而不出手相救?之所以他越要跳,众人就越要想法制止,众人越是想法制止,他就越发想要跳。这样众人就越发感动,戏剧效果就越发显著。你要是真的让他跳,他决不会跳。因为他怕死,他的理想还没还有实现!他是真心实意的想死吗?他决不想死,这是有人在场的时候,如果没有人在场,为了逃命,他比谁都跑得快。不说顾不上老百姓,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连关、张这样的手足兄弟都顾不上。在徐州被曹操打败后,他单枪匹马,一日一夜跑了三百多里,谁比他跑得快?他顾恋了老婆、孩子、关、张兄弟吗?在穰地与曹操作战时,他被曹军围困时,赵云赶来相救,他见情势危急,让赵云单独与曹军拼杀,他慌张地丢下赵云独个儿逃命去了。赵云为了他刘备是拼死相救,他是为了自己逃命见死不救。如在《三国演义》第六十四回里有这样的叙述:玄德军中大乱。黄忠、魏延又被吴兰、雷铜敌住。两下不能相顾。玄德敌不住张任,拨马往山僻小路而走。张任从背后追来,看看赶上。玄德独自一人一马。张任引数骑赶来。玄德正望前尽力加鞭而行,忽山路一军冲来。玄德马上叫苦曰:“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天亡我也!”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刘备是怕死的,在生死关头,他丢下黄忠、魏延独自逃命。在后有追兵,前有伏兵,逃生无望时,绝望地叫苦“天亡我也”。后来幸亏张飞赶来,刘备才逃过一劫。在此时,刘备的英雄气慨哪里去了?刘备的仁义道德哪里去了?以上三处说明刘备是怕死的。刘备是自私的。刘备是虚伪的。有人的时候,有观众的时候,他会以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拿仁义作秀,以此标榜君王的仁义道德。没有人的时候,真的是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会谁都不顾,只顾自己逃命!
现在再说这件事的戏剧效果。刘备说过: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刘备嘴里说的以人为本,但心里不一定有人,有百姓。如他在夺取益州后,欲将成都有名田宅分赐给诸官。赵云谏曰:“益州百姓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令安居复业,民心方服,不宜夺之为私赏也。”尽管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但若没有赵云的建议,他会怎么做呢?应该视成都有名田宅以他个人私有财产,然后再以他私人的名义赏赐诸官。以此笼络部属,从这个角度看,他的“以人为本”,实际上只是一句台词,念给台下听众听的,他心里并不一定真有“以人为本”这个理念。这段内容《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有叙述,《三国志。赵云》传中裴松之注引用《赵云别传》中也有交代。
另外,为了凸显刘备的仁义形象,《三国演义》借刘备推让徐州一事也大肆铺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