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读书人为自己树碑立传
————兼谈鱼水关系及其他
读了《三国志》觉得诸葛亮并不怎么样,读了《三国演义》觉得诸葛亮特别牛,而且读到诸葛亮的故事,总有一种兴奋的感觉,如果是悲剧的,总会为他牵肠挂肚,为他担惊受怕,而且为诸葛亮能找到刘备这样的主人而高兴,为他们之间的鱼水关系而感动。不仅有感动,而且有羡慕,甚至还会想我能有如此的机遇,遇上一位如刘备那样的圣明君主该是多么荣幸啊!再有甚者,如果能像孔明与刘备一样演绎一段鱼水相依的传奇故事,那就千古留名了!可以肯定《三国演义》演绎的刘备与孔明的鱼水故事是感动过无数读者的,不过读了《三国志》,再去理性地读《三国演义》,你就会有另一种感觉。在我看来,诸葛亮之所以如此让人崇拜,那是《三国演义》塑造的艺术形象,是读书人倾注精力在为自己树碑立传。刘备与孔明的鱼水关系另有深意,诸葛亮被妖化的艺术形象更富深意,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对此的读书体会。
一、兼谈鱼水关系
二、名人谈艺术创作
三、《三国演义》及其他
现在,先谈第一个问题,兼谈鱼水关系。
读了《三国演义》,人们知道了刘备与孔明的鱼水关系,这鱼水关系也为人们崇拜与羡慕,实际上这里有误读的成分。为什么说这里有误读的成分呢?
首先,刘备说:“孤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这是孔明刚到荆州时,刘备以师礼待孔明,关、张二人不悦,刘备安慰关、张时说的一句话。即使刘备是说的真心话,也只是当时的感觉。古人讲“时位移人”,随着时间的变化,位置的变化,一切都会随之发生改变。如果说刘备待孔明以师礼,对孔明言听计从,这只是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后的事。这时候,刘备身边有分量的谋士仅有孔明一人,这个时候的关系用鱼水关系来形容较符合事实。但等到有了庞统,有了法正,到了益州,再用鱼水关系来形容刘备与孔明之间的关系就不恰当了。到了益州,刘备做了皇帝,孔明做了丞相,两人因时间的变化,位置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两人之间的鱼水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孔明虽然做了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实名不副实,刘备并没有把孔明当丞相对待。其理由是此时的丞相孔明,刘备将其留在自己的左将军府里,“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这虽然是刘备刚刚占领益州那会,还没有做皇帝的时候,可是这个安排一直到刘备称帝,孔明封丞相时都没有改变过。只是等到刘备驾崩,孔明自己做主才搬出左将军府,“开府治事”。所以刘备在益州那会儿,准确地说他们是池与水的关系。刘备修了个池子,叫“左将军府”。然后将孔明这股水蓄到了左将军府这个池子里,看管起来了。
其次,刘备去世后,孔明受到刘备托孤,辅佐刘禅,这时刘禅与孔明的君臣关系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如果套用前面的说法,这时孔明完全领会了刘备在益州那段时间对待自己的作法。他在刘备驾崩后,退出了左将军府这个水池子里,却照葫芦画瓢,为刘禅修了一个池子,把刘禅当水关在了皇宫。为了保证水不泛滥,专门派董允去照看皇宫这个水池子,照看刘禅这股水在皇宫这个池子里是否风平浪静,其他的一切“咸决于亮”。这样,刘禅与孔明的君臣关系实际上成为了池水关系。孔明是池子,刘禅是水。孔明这个池子将刘禅这股水围裹起来了!
其三,刘备与孔明称不上鱼水关系,只是先是鱼水关系,后是池水关系。刘禅与孔明也称不上鱼水关系。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水池关系。刘禅是水,孔明是池子。那么真正的鱼水关系是指什么呢?真正的鱼水关系是指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的关系,刘备是统治者的象征,孔明是读书人的象征。刘备与孔明关系的起起伏伏就是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关系的起起伏伏。统治者与读书人之间的关系的起起伏伏意在告诉统治者与读书人,统治者离不开读书人。统治者离不开读书人,就如鱼离不开水。读书人离不开统治者。读书人离不开统治者就如水离不开鱼。统治者的失败是没有或失人的失败是没有统治者为其支撑。读完《三国演义》,你就会明白《三国演义》所谓的鱼水关系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为了让大家明白,我以刘备与孔明交往为纵线简单作个交代。
刘备起事之初,身边虽然有关羽、张飞。后来又有了孙乾、糜竺、简雍、赵云等。在刘备看来,可谓文武双全,可是就是一直没有安定过,不是被吕布抢占了徐州,就是被曹操追打得满地跑。什么原因呢?后来到了荆州,司马德操告诉他,身边没有个像样的读书人。关、张、赵云虽然是万人敌,却没有一个读书人摆弄。孙乾、糜竺、简雍虽是读书人,只不过是白面书生,不能算真正地读书人。这是告诉我们统治者不能没有读书人的辅佐。
刘备到了荆州,有了读书人孔明的加盟。由此,在读书人孔明的辅佐下,居然战胜当初打得自己满天下跑的曹操。这是告诉我们,统治者有了读书人的辅佐,就会取得很好的胜利。得了荆州之后,来了庞统。后来,刘备到了益州,又有了法正。读书人多了,刘备不但有了益州,而且打下了汉中,使曹魏震惊。这是告诉我们,统治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