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关羽呢?当军中甚传荆州已被吕蒙端了窝,还以为是敌人在耍阴谋,以此,动摇我军心。《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写道,多有人言荆州被吕蒙袭了,对此,关公怒喝曰,此敌人讹言,以乱我军心耳。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而事实是孺子陆逊与吕蒙联手已偷袭、占领了荆州。关羽对陆逊悲而骄之的用兵之道,居然自负到孺子陆逊代之,不足为虑的糊涂地步。
兵家有言,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每战必殆。关羽自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又瞧不起对手。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所以必败无疑。人们用大意失荆州来概括关羽失荆州的教训,以此告诫天下人为事谨慎,确实不失警世之言。
三、由于自负,关羽为人不懂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老子说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最好的东西,你应当它有缺陷,或说最完美的东西你应该当它不完美,这样使用起来就不会有弊端。纵观关羽的为人,可以下结论,关羽没有读懂大成若缺这句话。关羽老当自己武艺天下第一,在蜀汉内部,他关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但不注重与同僚搞好关系,反而是不屑与同僚搞好关系,最后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被刘备视为老师的孔明,关羽不以为然;人家说马超武艺超群,他不服马超,要与马超比试比试;当得知黄忠为后将军,与自己同列时,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这就是关羽对待同僚的心态,傲慢无礼。
对待自己的部属又是怎样的呢?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糜芳、傅仕仁认为“素皆嫌羽轻己”。这说明关羽一向就看不起糜芳、傅仕仁。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关羽轻视部下。
关羽对皇亲国戚的态度怎样呢?
我们以刘封为例。刘封尽管是刘备的义子,但刘备对之是十分重视的。孟达进攻上庸,刘备担心孟达难独当重任,派遣刘封前去协助。明理是搭档,暗地里是监视孟达。刘备甚至还想封刘封为太子。为了这件事,刘备还征求过孔明的意见。孔明以其是家事拒绝了,并建议刘备征求关羽、张飞的意见。对于这件事,张飞怎么说的,没有人知道。可是这关羽却闹得沸反盈天,满世界都知道了。满世界都只知道关羽反对刘备立刘封为太子。这本是一件十分机密的大事,刘备也是十分小心地征求关羽的意见,关羽由于自负,不屑于机密办理,所以闹得满世界都知道,这当然也包括刘封,因此,刘封与他这位义二叔的关系也就不会那么和谐了。
由于关羽自负不注重与同僚搞好关系,轻视部下,对于刘备的义子刘封也瞧不起,由此一来,关羽,这个孤家寡人就成了独行客,行事十分艰难了。
关羽在襄阳前线告急,迫切希望后方支援,而留守后方的糜芳、傅仕仁因为关羽一向轻视他们,所以,对关羽所需军用物资总是不悉相救。后来见关羽大势已去,反而投靠了东吴。对于糜芳、傅仕仁的投降,这两人自然有他们主观上的原因,也与关羽自负的性格有关系。一是关羽向来就轻视这二人,致使这二人有不满情绪。二是不能按数完成军需供给,关羽扬言,还当治之。于是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这二位部属在关键时刻,不但没有帮上忙,反而投降了东吴。这糜芳是皇亲国戚,对于投降东吴,多少感觉对不起刘备,只因关羽的言论太过于冷酷被傅仕仁抓住挑拨,致使糜芳无可奈何地跟着傅仕仁投降了东吴。再加上糜芳也确实感到,星夜前去军前交割白米十万石,确实办不到,办不到,关公有令,如迟立斩。糜芳在傅仕仁的裹胁下,在关公如迟立斩的军令威胁下,只得跟着傅仕仁投降东吴了。
当关羽襄樊前线告急时,被迫向靠近的刘封求救时,刘封因孟达以昔日封太子之事相挑拨离间,使犹豫中的刘封因怨恨关羽昔日反对刘备封自己为太子一事以种种借口拒绝了救援,终将由于刘封的见死不救,关羽只好败走麦城,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四、败走麦城极其它。
1、关于败走麦城。
综上所述,关羽败走麦城是其命运之必然要发生的悲剧。
首先,由于自负,防守荆州前线,不但不积极与孙权巩一道巩固孙
喜欢解码三国英雄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