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穿过幽暗的楼道跨上三楼,前方一个硕大的灯箱从上到下矗立着,白底黑字很是醒目,那字当然是著名书法家所题。看来沙龙已来了不少名流,笑语喧哗,他跨上楼梯口就听到了。当他在门旁的签到簿上潇洒地写上了“凌志雄”三个淋漓大字时,签到桌旁站着的那位敦厚壮实的大小伙子,立即摆出一种肃然起敬的架势:“哟凌台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然后主动伸出肥厚白皙的手与凌志雄紧紧相握。他自我介绍“东方道宽”。“噢东方先生久闻大名,失敬失敬。”其实他也只是前两个小时前才听李湘介绍过东方道宽先生,这样说也只是场面上的应酬,相互的虚假客套而已,当不得真的。他接过东方道宽递过来的一个信封,想象着红包里面的钱数,是一千还是两千他猜不透。于是他很矜持地步入室内。
艺术中心里面已是宾客盈门。凌志雄踏着浅灰色的地毯一边与熟悉或不太熟悉的来宾点头微笑,一边打量着这间所谓艺术沙龙。沙龙装潢得很典雅。迎门一块r白色的屏风上四个黑体大字“东方艺术”是繁体字。可凌志雄怎么也难以将眼前那位壮实讲着一口变调普通话的东方道宽先生与香港人挂上勾。除了那身西服有点港味,那神态和说话的语气,怎么看都不是海外来客的架势,他心目中的香港人应当是器宇轩昂,自信心十足,讲着一口广东味十足的奶油普通话,可这人除相貌说得过去外,气质竟有些委琐。
当秘书小周把他们摄进镜头时,他眉毛竟皱了皱,好像很不愿意似的。后来秘书小周把这帧照片卖给了东方先生,竟成了《香港。大中华》杂志的封面,李湘写了一篇文章题为《您好香港,来自a省电视台的问候》作为特稿配发。于是“陵州两蜜”各得红包一封,三人行各有所获,皆大欢喜。
沙龙四壁的墙上,悬挂着全是a省陵州市名家的字画,书架上摆放着“香港。大中华出版有限公司”印制的各种画册,出版的期刊、挂历,那印刷质量着实不怎么样,说是香港出版的那质量倒像是大陆印刷厂印刷的。正面墙上挂着一幅a省著名画家张伯仲先生出访伊斯兰教国家画的那幅留着大胡子裹着白头巾的阿拉伯人,背景是寥寥几笔用褚色勾勒的清真寺。这画笔墨有点枯涩,不像画册里面的那张那么有神采,凌志雄怀疑是假的。但是a省博物馆的著名鉴定家,张伯仲先生的大弟子平沙先生却在装裱好的空白诗堂内,龙飞凤舞地写了极具权威性的鉴定意见:“此张公伯仲先生出访巴基斯坦所写真迹。”鉴定家兼具书画家的平沙先生正气定神闲地翻看一本画册,他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西装,三七开的分头梳理得整整齐齐,保养极好的胖脸上架着近视眼镜,透着浑身的儒雅和斯文。一眼看过去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的鉴定当然是不容置疑的,凌台长不再怀疑。
硕大的画案前,围着一堆人。有的人在俯首观看眼前作画的那位中年妇女,有的人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的人互相招呼寒暄。来这里的贵宾,人人都有身份,个个都是显得十分斯文。画案的画毡上铺着一张六尺宣纸。那妇人梳理着齐耳短发,很朴素的那种女干部式头,但从头发的亮泽和梳理的齐整来看,显然是精心打理过的,富富态态的圆脸上架着老光眼镜。这眼镜角优雅地悬着一圈金色的细链条,那是在不用时挂在脖上的。以凌志雄收藏家的眼光来看,这副眼镜是天然水晶石精心打磨,那根链条绝对是纯金的,再加上金丝边的眼镜框,很显得富丽堂皇的样子。妇人白皙丰满的颈项上套着一根细细的白金项链。那链坠儿是翠绿晶莹的有半粒米般大小的翡翠。这翡翠以凌志雄专家眼光来看绝对是神品,如果有可能在太阳光下照看一下,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一丝一丝的棉絮样的绿丝纹。这妇人穿着一身合体考究的浅蓝色西装套裙,她正聚精会神提着大斗笔蘸水、蘸墨,稍稍定定神,似乎气沉丹田,又猛然将蘸满水墨的斗笔在画纸上纵横驰骋起来。那架势显得富贵娴雅,又充满书卷气,顷刻之间勾勒出了梅的老干新枝,倒还有那么点意思,周围一片叫好之声。有人告诉他,这妇人就是陵州城内小有名气的郊区区委书记李惠敏,工作繁忙之余,还学画有成,真是不简单呢,于是这个名字就如雷贯耳般地烙在凌志雄的脑海里。如今这个名字再一次在南帆剪辑的片子中出现,又勾起了他对那次笔会的记忆。他心中浮起一个念头是,这个女人呀,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哟。
电视机屏幕出现的是陵州市新华书店那高大的
喜欢扫黄打非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