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拿出少时的功夫,观察这里的田地比起南都有哪些区别,耕具又有什么不同的,至于灌水频率这些,就更是要人花时间一一记录比较的。
田桑之事,正是一地长官的本分,这可和清贵的翰林官不一样了,沈瑜就算天天扎在田地里,别人也只有夸奖他的份。
沈瑜也没忘记瑶人。他还没有亲身经历过瑶人叛乱,可是翻一翻州衙中的记录,几乎是每两年都要发生一次。前任广州知州的一大政绩就是不断平叛,平叛。
光是平叛,要到什么时候去?
沈瑜思忖着,四处找寻向导,想要去瑶人聚居地看一看。其实,也不光是了解这些瑶人生活情况,他在记录里,看到瑶人使用一种毒烟球,这让沈瑜十分好奇。难道瑶人能做出来的东西,朝廷不能学习一二?
沈瑜想到的还更多,塞北风大,这种散发毒烟的武器,恐怕更有用武之地。
但是李通判也不知道从哪儿听说了这件事,据理力争,好言相劝,生怕沈瑜狼入虎口,他们一群人吃不了兜着走。
沈瑜只得暂时搁置亲身前去的想法,改为派一个亲随前去,理由也是现成的,教学汉话。
沈瑜到任后,第一次上书朝廷。奏折中主要言明两件事:一是请设市舶司,为出海商人发公凭、护航,并抽取市舶税,开辟广州通海夷道。二是稻田养鱼技术,请于各地推广。
与此同时,京城中也传来第一批信件,不仅有家里的,还有亲朋好友一同寄来的。家里的信不过是叙述一切都好,问候他的身体,再有就是沈和询问有无沈嘉的下落。倒是沈琳,也不知是自愿还是被迫,像模像样附上一篇文章给大哥过目。
沈瑜当即提笔回信,记下自己与姑姑一家相聚的场景,又写了些表兄妹们近况。再者认认真真帮沈琳批改文章,家书和奏折一同送回京中。
宋家也有信寄来,只提及娇娘也被发还家中,陛下还亲下圣旨赐婚,感激不尽云云。
老师周旷的信写的平平淡淡,但是字里行间能够体会到,朝廷里的斗争,已到了白热化的关口。这个时候,自己却无法陪在吴君翊身边。沈瑜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亏欠感。
郭逸与郡主顺利完婚,正是新婚燕尔的时候,也写信给他。信里还提到,郭欣已经返回家中,似是陛下无意立后,入选的良家子尽数发还,只有少数赐婚宗室。他还提到,楚王长子,也就是沈玥诞下的孩子吴济桓,已经受封世子。如无意外,他成年后继承王位,已是板上钉钉之势。
最后一封,没有署名,单看信封上的字,沈瑜就能认出来自吴君翊。他含笑拆开信封,不由想着,自己那么久没有写信,吴君翊还不知道要发多少牢骚,可捏住那薄薄的纸时,沈瑜却愣住了。
吴君翊手书只有简简单单十六个字: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第94章 第 94 章
陛下放还秀女一事,很快传到了广州。
郭逸心中只是寥寥数笔,所以沈瑜从旁人口中又重新听说了一遍陛下选秀惊扰民间发作了一群大臣,又如何大义凛然表示自己不近女色,将秀女放回家中,再三言明后宫不得干政云云时,笑弯了眼。
李通判为了表忠心凑近乎,冲他说:“沈大人是不是也觉得陛下深明大义?”
沈瑜收了收笑容,若无其事地胡乱点点头。深明大义……才怪。也就这些不知朝中情况的外官才会跟着夸几句陛下,朝中的大人只怕愁坏了。不立后不纳妃,如何来的元子?
吴君翊的态度一目了然,沈瑜也不再纠结这个,只是发愁找个什么理由,怎么替吴君翊遮掩过去。
倒是贾盛德那边,究竟如何了,吴君翊信里也没写,这些人更不会传出,只有隐隐说说的一句“发作了许多人”,沈瑜已经脑补出一出大戏。
他不由再度遗憾自己不在京中。虽然做外官,干实事,帮吴君翊亲眼看一看他治下的土地和百姓,这也是沈瑜的夙愿,但取舍之间,有遗憾也实属正常。
吴君翊的信只有寥寥数语,沈瑜回信却事无巨细地汇报了到达广州以来的所见所感,比奏折上写的更细致,也更私人化。记完这些,他也不忘问一问朝中形势如何,更劝吴君翊不要太固执,和朝臣对着来。
信写到最后,沈瑜想起吴君翊说拿朝政什么糊弄不算数,也难得调皮,若无其事地加了一句:臣非女子,可涉政乎?
这边沈瑜还在替吴君翊苦思冥想不婚的理由,却不料那边吴君翊已经大喇喇撕下伪装,准备来一出釜底抽薪。
两个月后,随着批复沈瑜奏折的旨意而来的,还有一个石破天惊的大消息:明宣帝下旨,来年魏王吴君佐满七岁,开蒙移入武英殿读书。
此时已是深秋,沈瑜除了无奈,惊讶,气恼和隐隐约约的甜蜜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几乎能想到吴君翊是怎么想的:既然你们非催我立后,说没有太子国本不安,那我就立个皇太弟给你们好了。
他唯一庆幸的,也只有吴君翊没有真的直接下旨册立皇太弟了。
不过虽然没有直接下旨,这意思已经表达的差不多了,至少宫里那群精明人是不会看不出来的。
武英殿那是什么地方?与陛下潜邸文华殿正对,还是阁臣们昔日议事的地方。宫中皇子一律在慈善堂教养,魏王却又被单独提出来,还能是什么意思?连这道旨意原文,都与昔日太子出阁读书时
喜欢乱世生存攻略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