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教以光明之象征“火”为崇拜对象,火是阿胡拉·马兹达的儿子,是神的造物中最高和最有力量的东西,火的清净、光辉、活力、锐敏、洁白、生产力等象征神的绝对和至善,因之火是人们的“正义之眼”,对火的礼赞是教徒的首要义务。他们不建神庙,不造神像,但有专职祭司,称麻葛,是圣火与祭祀的管理人员,他们主持祭礼,行礼仪,敬奉圣火,使之长明不熄,在古波斯,圣火还有祭司、贵族、骑士和农民的等级之分,代表不同的权利,在伊朗、印度的拜火庙中都设有祭台,在教徒家中和工作场所也燃点圣火,点燃和保存圣火都要举行繁复的仪式,并使用特制的器具,最壮观的是在伊朗利用天然气修建的神庙,四方的神庙四角有四根连接天然气井的管道,在庙顶四角有四个日夜燃烧的火炬,日常点燃和保存神火要经过繁复的仪式。
新生礼,该教规定男女到七岁(印度)或十岁(伊朗)时要举行入门仪式,由祭司授与圣衫和圣带作为教徒的标帜,圣衫用白麻布缝合,前后两面象征过去和未来,含追思祖先、嘉惠子孙之意,圣带代表正确的方向,用七十二支羊毛线织成,长度能围腰三圈,七十二支象征《阿维斯陀·耶斯那》的七十二章,三圈指善思、善语和善行,圣衫和圣带要终身佩用,以示不忘。
清净仪式通常可分为三种:
小净:教徒在起身、便溺、进膳前后要洗涤身体裸露部分并诵读经文;
大净:在新生礼、结婚或分娩时要在祭司主持下进行全身沐浴;
特净:主要为将从事神职工作或搬运死尸者举行,须有祭司二人主持,在一条狗的注视下,用水、砂、牛等进行沐浴,以此涤除心身污秽和驱除恶灵,一般历时九天。
该教视水、火、土为神圣,故反对水葬、火葬和土葬而实行“天葬”(或称鸟葬)这是波斯古代葬礼的遗俗,教徒死后,尸体要送入“寂没之塔”,塔一般建筑在山丘上,塔顶安放石板,塔中有井,塔内分内中外三层,分别安置男、女和小孩的尸骨,举葬时,神职人员与抬尸者将尸体赤身移至塔顶,听任鹰鹜啄尽尸肉,然后将骨架投入井,该教认为“寂没塔”为众恶神嬉戏之所,信徒不得涉足该塔,凡接触者必须行洁净礼,事实上,寂寞塔在一九七八年就很少被使用了。此后所有琐罗亚斯德教徒的遗体均被葬在寂寞塔前的墓地里。
石窟琐罗亚斯德教在萨珊王朝时盛行于中亚各地,世纪中叶穆斯林统治波斯、占有中亚后,大批教徒向东迁徙,新罗僧人慧超适路过中亚,在《往五天竺国传》中记载:“从大食国已东,并是胡国,即安国、曹国、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总事火祆。”当时中国新疆的高昌、焉耆、康国、疏勒、于阗等地也流行该教。
在唐以前的中国的经典、史籍中,已可找到有关火祆教的记载。但一般认为,波斯于五百一十八年通北魏,与波斯邻近的滑国(今阿姆河南昆都斯城)于五百一十六年通梁,这两国皆信奉火祆教,因之火祆教传入汉族地区的时间当在五百一十六年到五百一十九年间,火祆教崇奉之神在北魏、南梁时被称为天神、火天神、火神天神或天神火神;到隋末唐初才称火祆,以此表示它是外国的天神。
该教传入中国后曾受到北魏、北齐、北周、南梁等统治阶级的支持,北魏的灵太后率领宫廷大臣及眷属几百人奉祀火天神,北齐后主“躬自鼓儛,以事胡天”。因此,在京都(邺,今河南临漳县)出现了很多奉祀火祆的神庙,一时蔚成风气。北周的皇帝也曾亲自“拜胡天”、“从事夷俗”。从北魏开始,北齐、北周相继在鸿胪寺中设置火祆教的祀官,唐朝在东西两京都建立祆祠,东京有二所,西京有四所。在这些祠庙中“商胡祈福,烹猪羊,琵琶鼓笛,酣歌醉舞”,极一时之盛。另外,在丝绸之路上的碛西诸州也随地都有祆祠。唐朝祠部还设有管理火祆教的祀官萨宝府官,主持祭祀。
萨宝府官分为萨宝(中国史籍也称萨甫)祆正、祆祝、率府、府史等,自四品至七品不等,由波斯人或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信徒担任。唐时中国疆域辽阔,海外贸易发达,唐王朝之所以采取这种措施,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外国侨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波斯、西域诸国建立友好关系,有着政治和商业上的目的。唐会昌五年武宗在禁传佛教和其他外来宗教的同时,火祆教也受到排斥,景教、摩尼教和祆教的许多祠庙都被拆毁,僧侣被勒令还俗。但至大中年间即弛禁,以后经五代、两宋犹有残存,民间仍有奉祀火神的习俗,在汴梁、镇江等地还有祆祠。南宋以后,很少见诸中国典籍。以后,在中国内地基本绝迹。
在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的明教,即历史上的摩尼教,就是起源于琐罗亚斯德教,但教义融合了大量基督教、佛教等其他宗教教义。国内常不加区分的将琐罗亚斯德教与摩尼教统称为“拜火教”,含义比较混乱。
祆教在新疆的早期传播情况不详。一九七八年在乌鲁木齐阿拉沟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件高方座承兽铜盘。据考证,这件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的铜盘,与中亚发现的祆教祭祀圣火的,这表示祆教传入新疆当不晚于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一世纪,传入路线是由波斯经中亚进入新疆,
喜欢官商秘史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