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王所说,可是‘四海闻有罗江东’?”晋王问。
“正是。”
“罗隐在唐末梁初名闻天下。罗绍威远在魏博亦仿罗诗,号己文集为《偷江东集》;唐昭宗更名为晔,罗隐替武肃王(注6 )作贺表,一句‘左则虞舜之全文,右则姬昌之半字’,京师论为第一。”
“罗隐漂泊半生,遍历诸州 ,奔波流离。若泉下有知,必恨生不及大宋恩泽 。”
“此人前半生太过狂妄,遂不得志;后半生知遇于吴越武肃王,竟能拒梁祖封爵,又劝武肃王讨梁,大义侃侃。我曾粗读其文集,诗虽不算醇雅,却峭直,文章更是雄新隽永。所谓‘文如其人’,罗江东可谓晚唐文人中铮铮有气骨者。武肃王亦大有雅量。”
“得晋王赏识,是罗隐之福,也是吴越之幸。”
“晋王自幼笃好文书籍,又明达政事,是我家千里驹。”赵匡胤大赞二弟,言及亲爱。
“皇兄过誉。”赵光义回以一拜,再隐隐布置他的小陷阱 ,“钱王定晓贯休。”
“贯休乃僧中一豪。有人将其比作晋时支道林。他曾云游至杭州,我祖武肃王慕名而索诗。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好诗。” 赵光义目光正瞟过对面李煜。他迄今不出一言,似思虑已远,此时的欢宴趣闻,未有一字飘入耳中。早觉奇怪,为何李煜笔下传出的,竟没有可传千古的帝业赞诗…“‘海龙王’(注6)当年何等英勇,智拒黄巢,平董昌,求玉册(注7),修钱塘江海塘,普造堰闸,解一方旱涝之苦。”
“求玉册”让钱俶心间猛跳,这才放心称谢。又听小皇弟言:“确是好诗。不知可比得徐寅献梁□□的《游大梁赋》。赋中有句‘千金汉将,感精魂以神交;一眼胡奴,望英风而胆落。’”
“一眼胡奴”赵匡胤重复,这句所指太明显——那是后唐庄宗之父李克用。
“是,沙陀甚恨此句。庄宗灭梁,即令王审知除去徐寅。倒有王氏庇护,徐寅幸得终老。”
“唐末文人即便登科,不依附强藩便是如履薄冰…闻武肃王命贯休将诗中‘十四州’改为‘四十州’,贯休不肯,云‘州既难添,诗亦难改。’,随即离开杭州。”赵光义转头看钱俶,似欲求证这后续之真伪。
“四十州?‘海龙王’好大口气。”赵匡胤笑云。未料二个弟弟如此戏弄“贵客”,他却颇有兴致,清高文人自古不缺,他也曾像下令改诗的“强人”,霸道无理。
钱俶从未听闻这后续,也不敢驳,唯唯而已。
李煜倒一直在听。钱俶如此和顺,只身入朝,是缴械之意,也不免受这獠牙。
金陵危迫时,陈乔丢弃了他所写第一份降书,强谏“自古无不亡之国。即便此时降,料也不能保全,不过自取其辱 ……”
陈乔刚硬,只欲背城一死战,他不能从,唯执其手而泣;陈乔便求赐死,他仍不从;陈乔连自尽都专断,总不如他,心为形役。左右摇摆,欲断不能断,欲绝不能绝。
☆、第 11 章
鹢舟中却热闹,天子赞贯休“一股直气”,晋王引了贯休盛赞蜀地诗句——河北河南处处哭,惟闻全蜀少尘埃。
“蜀地倒是桃花源。” 听其语,略有些嘲笑。
“前后两蜀国据险固守,确有护一方生灵之功。”
天子语中有股李煜无法理解的怜悯。忽忆起一事——约开宝六年,宋帝欲将手中绳索收紧,遣一使者宣以入朝之意。
他六神无主,以病为辞,还以死相逼。使者所对他只还记得一句“ 恐江南不易当其锋。国主无自贻后悔。” (注1)
来使神情和畅,始终不变,虽语以弱抗强不智,又不察一丝以强凌弱之态。自己反如身临佛堂,被俯仰众生之仁慈施予了怜悯。与今日这句“护一方生灵之功”,又何其相似。
他猜,这怜悯是针对在汴梁暴薨的蜀主孟昶……今日见钱俶,按这数日轰动,应是封以大府,富贵终身。“无自贻后悔”,应是此意了。
“违命侯觉如何?”
李煜被自己“封号”惊回神,一座人在等他回话,他茫然不知所问。
“晋王言‘花间’太过柔媚…”
赵光美欲细述来龙去脉,被赵光义打断:“韩偓有一诗云‘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只见花。’ 比之闽国,蜀之‘花’虽盛,却旖旎娇弱。违命侯以为如何?”
蜀之花?
韩偓爱花成癖,此诗写他在闽地,见村落被军队洗劫,一路残破,十室九空,花却如常开。 文人多以花喻意。晋王话中轻蔑,“旖旎娇弱”,许是指“花间”。
后蜀文人编有一部《花间集》,收晚唐至后蜀时诸名家词,或婉约绵缠,更多是妩丽香艳。江南词并不在其中。
最初,词在蜀地绽放,后渐传入江南。不同于“花间”绮丽繁缛,江南词自成一格,清秀俊逸。但学作词,谁也绕不过“花间”中的温庭筠与韦庄。江南词与蜀地词,如一颗种子在不同的土地上开出颜色各异的“花”。此“花”首开蜀地,终落江南。
中原自恃强硬 ,故轻视“花”之娇弱:“孟东野诗云‘一日看尽长安花’。在他写此诗多年前,‘花’就已落尽了。”
船正缓缓靠岸 ,赵匡胤起身。舟中热闹一扫而空,只闻天子脚步声。赵光义也收回目光,而思绪未尽
喜欢(李煜同人)莫愁歌请大家收藏:(m.bhssujiao.com),看耽美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